唐太宗篡改國史之謎 李世民篡改國史為掩蓋自己殺兄罪行
說起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想必大家都挺熟悉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國歷史上是難得的明君。但這樣一個明君,卻有一個篡改國史的最大瑕疵!唐太宗篡改國史之謎后人議論不休,但民間流傳最多的就是為掩蓋自己的罪行。對于唐太宗篡改國史之謎史學家有不同的說法,一起來看看。
為掩蓋自己殺兄的罪行
唐太宗李世民在我國歷史上是一位偉大的皇帝,是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軍事家、詩人。李世民是唐代的第二位皇帝,是唐代難得的治國之君。這樣的一位圣人,一生卻有很多的瑕疵,唐太宗篡改國史之謎就是其中之一,修改國史也為后人議論不休。
那么,李世民為什么要修改國史呢?唐太宗篡改國史之謎史學家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李世民通過玄武門政變,以次子的身份登上了皇位,而且殺死了親生哥哥李建成,這無論如何是不合乎道統(tǒng)和倫理的。為掩蓋這種殘暴的行為,為自己的登基確立合法性,李世民決定設(shè)置史官,撰修國史,于是下令創(chuàng)立了宰相監(jiān)修國史的制度,這就使史官很難做到秉筆直書,只能按統(tǒng)治者的意圖撰寫歷史。
李世民在位期間一再違例要求親看國史和起居注,并為自己辯白道:“今欲自看國史者,蓋有善事,固不須論,若有不善,亦欲以為鑒誡,使得自修改耳。”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在李世民一再要求下,“玄齡等遂刪略國史為編年體,撰高祖、太宗實錄各二十卷,表上之。”在李世民授意下,史官們把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的動因?qū)懗?ldquo;安社稷,利萬民”的大義行為,從而嚴重歪曲了歷史事實。
按照李世民的意圖,貞觀史臣在撰寫《高祖實錄》和《太宗實錄》時,費盡筆墨鋪陳李世民在武德年間的功勞,竭力抹殺太子建成的成績,降低高祖李淵的作用,而且把太原起兵的密謀描繪為太宗的精心策劃,而高祖則處于完全被動的地位。這樣,李世民便是開創(chuàng)李唐王業(yè)的首功之人,皇位本來就應(yīng)該是他的,李淵退位后也就理應(yīng)由他繼承皇位,因此,李世民登上皇位便顯得水到渠成了,這很有可能就是唐太宗篡改國史之謎的原因。
未解之謎
唐太宗篡改國史之謎還有一種解釋,認為李世民之所以要修改國史,抬高自己在太原起兵中的地位,貶低李淵的功勞,乃是出于當時的政治需要。他要求貞觀史臣把太原起兵中李淵由主動起兵變?yōu)楸粍悠鸨康氖菫榱税牙顪Y描繪成一個忠臣的形象。
從而符合儒家的道德要求:李淵是在隋煬帝要下令逮捕他,李世民、劉文靜等又設(shè)下圈套逼得他走投無路的時候才不得不反的,而且在起兵時李淵還曾號稱“欲大舉義兵,遠迎主上”,這樣一來,李淵就成了大忠臣了。很明顯,這種刻畫有利于李世民維護統(tǒng)治。世界之最 m.kgnhyy.cn原創(chuàng)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而李世民之所以將起兵反叛事跡加到自己身上,乃是為了強化自己真命天子的形象,這與他要求史官們在撰寫《太宗實錄》時,極力渲染他出生時“二龍戲于館門之外,前后三日才離去”的異象是一致的。他也要求史官們在記述太原起兵的過程中,竭力描寫他的謀略過人和勇武善戰(zhàn),更進一步印證他是克明克哲、秉承天命的一代君主。
這種說法多基于心理和邏輯上的推測,沒有太多的史實依據(jù),權(quán)且可以當作一種另類的解讀。由此可見,李世民繼位后修改創(chuàng)業(yè)國史是沒有疑問的事實,而他之所以要修改國史,首要目的就是掩蓋“玄武門之變”的惡劣行徑,讓自己的繼位顯得光明正大,水到渠成,取得道統(tǒng)上的合法性。至于他還有沒有其他目的,至今已很難判斷,因此唐太宗篡改國史之謎是一個永遠的謎。
本文系作者授權(quán)本站發(fā)表,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