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華龍鳥之謎 中華龍鳥化石(小型肉食恐龍/鳥的祖先)
世界之大,歷史源遠流長,科學家對史前的研究從未停止。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鳥,那么鳥的祖先是誰呢?科學首次發現中華鳥化石,揭秘中華龍鳥之謎。有人說中華龍鳥是鳥的祖先,還有人說是龍鳥是恐龍,中華龍鳥之謎被證實是一個小型肉食恐龍。
中華龍鳥的化石
說起鳥大家都見過,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動物,那么大家有沒有想過鳥在歷史上是何時出現的呢?它的祖先又是誰呢?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中華龍鳥的出現帶來了這一系列的問題。它到底是龍還是鳥?中華龍鳥之謎實際就是一種小型肉食恐龍。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手持一本《國家地理》雜志,稱贊“中華龍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第一個向世界公布“中華龍鳥”的人,是北京的古生物專家季強,但很少人知道,其實“中華龍鳥”化石最先是出現在南京的。到底是“龍”還是“鳥”呢?圍繞著這塊神奇的化石,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中華龍鳥之謎令人們好奇不已。朝夕網 m.kgnhyy.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1996年8月,遼寧省的一位農民捐獻了一塊化石標本,它體態很小,但形似恐龍,嘴上有粗壯銳利的牙齒,尾椎特別長,共有50多節尾椎骨,后肢長而粗壯。此外,最引人之處是它從頭部到尾部都披覆著象羽毛一樣的皮膚衍生物。這種奇特的象羽毛一樣的物質長度約0.8厘米。科學家們經過認真地研究,確認這是最早的原始鳥類化石,由于是在中國發現的,被命名為"中華龍鳥"。
它的最初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鉤銳利,后腿較長,適宜奔跑,全身還披覆著原始絨毛。長期以來,對于鳥類是不是恐龍的后裔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中華龍鳥的發現提供了一定的證據,后經證實中華龍鳥之謎實際就是肉食恐龍。
小型肉食恐龍
中華龍鳥前肢粗短,爪鉤銳利,利于捕食。中華龍鳥之謎實際是一種小型肉食恐龍,其牙齒內側有明顯的鋸齒狀構造,頭部方骨還未愈合,有四個頸椎和13個脊椎,尾巴幾乎是軀干長度的兩倍半,屬于獸足類科。中華鳥龍化石的發現是近100多年來恐龍化石研究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不僅對研究鳥類起源,而且對研究恐龍的生理、生態和演化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
當大批恐龍在中生代晚期相繼退出歷史舞臺時,人們相信,這種稱霸一時的爬行動物已經徹底完結了。其實,恐龍并沒有絕滅,它們中的一支或幾支,正試圖離開陸地向空中發展。翼龍類最早具備飛行的"翅膀",只不過這種翅膀上沒有真正的羽毛,翼龍的胸骨很寬,像鳥一樣具有龍骨突,但它們不能做長距離飛行,還不是空中的征服者,在沒有成為真正的飛行家之前就從地球上消失了。誰是空中的征服者呢?鳥類出現了。
研究證明,中華龍鳥的形態特征和身體大小與產于德國的一種小型的獸腳類恐龍--美頜龍相似,它們可以被歸為一類。中華龍鳥是兩足行走的動物,成年個體可以長到2米長。在它的背部,有一列類似于"毛"的表皮衍生物。
一些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是原始的"羽毛",因此,中華龍鳥應該是一種原始的鳥。另一些古生物學家則認為,這種皮膚的衍生物不具備羽毛的特征,而類似于現生的某些爬行動物(例如蜥蜴)背部具有的表皮衍生物結構--角質剛毛,也可能是纖維組織。以上是對中華龍鳥之謎全部解析,你了解了嗎?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