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太上皇有沒有權利?
歷史上的太上皇制度,有的確實屬于老皇帝主動讓位于兒子,譬如清朝高宗乾隆帝弘歷就將帝位傳給兒子清仁宗嘉慶帝颙琰。有些,并不都如漢朝劉邦尊太公為太上皇、清朝乾隆內禪于嘉慶這般體貼和諧,很多時候,為情勢所迫,成為掩飾內部政治斗爭的工具。譬如唐高祖李淵的退位,尊為太上皇,唐太宗李世民接掌唐朝的政權,就是不得不為的無奈之舉。還有一種則是國家突遭大事變,只能倉促應付,找個人來充門面。譬如,明朝“土木之變”之后,明英宗朱祁鎮已經被瓦剌俘虜,朝中亂作一團,大臣于謙及時將朱祁鎮的異母帝郕王朱祁鈺推到前面,撐起門面,穩定局勢。
這些登上太上皇位置的前皇帝,因為情勢不同,所以,境遇也不一樣。譬如李淵李隆基退位后,朝中大事幾乎無任何插手可能,只能寄情山水,不理世事,安享晚年。但是同樣是退位,乾隆帝卻大不一樣,他退位后,雖然尊為太上皇,卻依舊操控國家大政方針,嘉慶儼然只是一個傀儡。而明朝的代宗朱祁鈺雖然當上了皇帝,但是自從瓦剌送還哥哥朱祁鎮后,內心焦慮不安,八年后便因病死去。前皇帝明英宗看到弟弟去世,馬上發動政變將帝位又重新奪了回來,上臺伊始,就把曾經支持朱祁鈺登上帝位的于謙處死了。可見其內心對于失去帝位的憤怒。此處還要提一下,除了以上幾種,還有一種,則純粹是為了政治利益進行的裝飾。譬如隋末大亂,李淵攻入長安,立隋煬帝的孫子代王楊侑為皇帝,然后遙尊遠在江都的隋煬帝為太上皇。這與后來清兵入關為崇禎帝報仇;袁世凱找朱元璋后人讓其禪位一樣,都是為了達到政治目的,即使滑天下之大稽的公開扯謊,也要胡謅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搞一出荒謬絕倫的政治諷刺劇。
太上皇制度,歷朝歷代幾乎都有。但是以唐朝為最多。唐朝雖然是中國很輝煌的時代,但是內部政局其實并不穩定,尤其唐朝前期和中期。最早李世民發動政變登上帝位,尊李淵為太上皇。接著又出現武后臨朝,中宗復辟。韋后干政,李隆基發動政變處死韋皇后。唐睿宗李旦登基;兩年后將帝位傳給李隆基后,去當太上皇;太平公主作為唐睿宗的妹妹,背靠太上皇,政治勢力相當大,朝中很多大臣都出自公主門下。李隆基通過出兵才將她的政治勢力彈壓下去。玄宗全面掌權后,早期還能勵精圖治,唐朝的經濟有了極大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但是隨之而來的朝中上至皇帝,下到大臣,一個個驕傲放縱,奢侈享樂,等到“安史之亂”爆發,李隆基才從糜爛奢侈的帝王夢中清醒過來。但是他已經做不了皇帝,隨之而來的是又一次的權力轉移。
當時,玄宗從馬嵬出發的時候,太子李亨留在隊伍的后面,當地老百姓攔在路上,強烈要求太子李亨留下來,一同抵抗敵人。玄宗看到民情洶涌,只得同意太子留在關中,并且分了后軍兩千人以及飛龍廄馬與太子。不久,太子撤退到平涼,得到監馬數萬匹,又招募了士兵五百余人,軍隊的勢力稍微開始振作起來。朔方留后杜鴻漸迎太子李亨于平涼北部邊境,勸太子:“朔方,天下勁兵處也。今吐蕃請和,回紇內附,四方郡縣大抵堅守拒賊,以俟興復。殿下今理兵靈武,按轡長驅,移檄四方”,一定能夠將安祿山打敗。太子李亨接受了他們的意見。到達靈武后,在西北邊鎮將領裴冕和杜鴻漸的擁戴下,在靈武登基做了皇帝,是為肅宗,然后遙尊遠在四川的唐玄宗為太上皇。唐朝軍隊收復長安后,李隆基帶著六百多人回到了長安,但是國政大權已經與他無關,可就這樣,他的日子也并不好過。
肅宗住進了大明宮,玄宗則只能退到興慶宮居住。朝廷政事他無權過問,天天無事可做,自己寵愛的楊玉環早已死去,惟有登長慶樓徘徊遠眺。長安百姓路過樓下,往往與他打聲招呼,口呼萬歲。太子心腹宦官李輔國看在眼里,就在肅宗面前說:“上皇居興慶宮,日與外人交通,陳玄禮、高力士謀不利于陛下”;“又令六軍將士,號哭叩頭,請迎上皇居西內(太極宮)”。上元元年,秋七月,李輔國用唐肅宗的名義,率領五百騎兵,逼迫李隆基遷居到太極宮。接著又強令左龍五大將軍陳玄禮退休,將玄宗的心腹宦官高力士流放湖南黔陽;內侍王承恩流放到貴州遵義。舊宮人如仙媛安置在湖北秭歸;甚至連唐肅宗的妹妹玉真公主都被安排在玉真觀居住。唐玄宗身邊的舊人,統統被撤換。李隆基看著眼前的舊屬一個個不是退休,便是流放,開始不茹葷,辟谷絕食,兩年后,也就是公元七六二年,便病死在長安。
朝夕網 m.kgnhyy.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