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曹魏進攻過幾次蜀漢?
而這,意味著蜀漢的正式滅亡。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曹魏第一次消滅蜀漢,在魏滅蜀之戰前,曹魏曾兩次進攻蜀漢。不過,前兩次進攻都以失敗而告終,直到第三次才成功,這是為什么呢?
一
首先,曹魏第一次大規模的進攻蜀漢,發生于太和四年(230年)。這一年,曹真入朝,接替曹休,遷為大司馬,成為曹魏官職最高的武將。在曹真看來,蜀漢襲擾曹魏邊境,應當多路大軍討伐蜀漢。不過,該建議遭到了大臣陳群的反對。結果,曹叡下詔將陳群的意見提供給曹真參考,但曹真卻據此詔書隨即出發。在第一次進攻蜀漢時,曹真改從子午道入;另遣司馬懿經漢水進軍,郭淮、費曜等部或從斜谷入、或從武威入??梢哉f,曹真策劃的這場戰役,曹魏一方的陣容還是比較豪華的,包含了司馬懿、郭淮等名將。在得到這一消息后,蜀漢丞相諸葛亮親自坐鎮漢中,組織力量防御曹魏的進攻。
不過,在曹魏第一次進攻蜀漢時,會逢雨季,棧道遭雨水沖刷斷絕,曹真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路程。因此,不僅余下的道路將更加難走,曹魏大軍的糧草供給也是一個難題,再加上魏明帝曹叡下詔撤軍,至九月,曹真只得受詔撤退。所以,嚴格來說,在曹魏第一次進攻蜀漢時,曹魏和蜀漢并沒有展開正面的較量,就因為天氣因素而結束了。而這,自然也是曹魏第一次進攻蜀漢沒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二
其次,曹魏第二次大規模進攻蜀漢時,發生于正始五年(244年)。彼時,諸葛亮、曹真、曹叡等人都已經去世了。這一年三月,曹魏大將軍曹爽西至長安(今西安西北),與征西將軍、都雍涼諸軍事夏侯玄統兵10余萬,自駱谷口(今陜西周至西南)攻漢中。與此相對應的是,當時蜀漢鎮北大將軍王平守漢中,兵不滿3萬。由此,從兵力上來看,曹魏一方握有巨大的優勢,對于曹爽,更是希望提升自己在曹魏軍中的地位,以此更好的壓制司馬懿。當然,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在危急時刻,漢中都督王平力排眾議,多張旗幟,綿延百余里,自己率軍在后,兼防魏軍分兵從黃金谷(興勢東)來攻。同年四月,曹魏大軍被阻于興勢,供給困難,牛、馬、騾、驢多死,兵疲意懈。緊接著,蔣琬、費祎又率軍蜀軍前來支援。特別是費祎,率軍繞道占據三嶺,斷其歸路。在此背景下,曹爽遭截擊,督軍爭險苦戰,死傷慘重,逃回關中。此戰是古代以攻勢防御取勝的一個典型戰例。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曹爽傲慢自大,不懂兵法,又碰到了善于防守的王平,所以曹魏第二次進攻蜀漢,也以失敗而告終。
三
那么,問題來了,前兩次進攻蜀漢都以失敗而告終,為何第三次曹魏進攻蜀漢時,能夠取得成功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從整體形勢上來看,曹魏第一次進攻蜀漢時,因為諸葛亮的治理,蜀漢的整體實力還是相對較強的,即便沒有雨季這一天氣因素,曹真也很難突破諸葛亮親自坐鎮的漢中防線。到了曹魏第二次進攻蜀漢時,雖然諸葛亮已經去世十年左右,但是,因為蔣琬和費祎這兩位治國之才的努力,蜀漢的國力還是要強于公元263年的,并且,王平這位防守名將的存在,也是蜀漢漢中固若金湯的重要原因。
但是,到了公元263年時,蔣琬、費祎早已去世,后主劉禪寵信黃皓,姜維也無力改變這一局面,加上連年興師動眾和名將凋零,蜀漢已經是虛弱不堪了。并且,姜維改變魏延、王平等人的防守策略,也是鐘會可以突破漢中,抵擋劍閣的重要原因。而在防御鄧艾上,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的表現實在難堪。當然,這也是名將凋零帶來的問題,倘若王平、魏延、吳懿這些名將還在,鄧艾怎么可能順利兵臨成都,迫使后主劉禪放棄抵抗。對此,你怎么看呢?
世界之最 m.kgnhyy.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