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第一謀臣崔浩生平介紹及評價
崔浩(381年-450年),字伯淵,清河郡東武城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人
崔浩出身清河崔氏,父崔宏是北魏高官,深受道武、明元二帝信任,母出身名門,是范陽盧氏女。崔浩少時就熱愛學習,博覽群書,天文地理,醫(yī)卜星象無所不通。
二,出仕為官
崔浩二十歲擔任直郎,后擔任著作郎。道武帝因為崔浩善長書法,留他在身邊侍候。道武帝晚年為人殘暴,經(jīng)常因為小錯懲罰近臣,所以近臣們都十分害怕,隱匿逃避。但是崔浩勤勤懇懇,忠于職守。道武帝得知后很高興,經(jīng)常賞賜崔浩。
明元帝即位,封崔浩為博士祭酒,武城子。崔浩經(jīng)常給明元帝講授經(jīng)書,明元帝對崔浩特別優(yōu)厚。明元帝喜好陰陽陰陽術(shù)數(shù),崔浩給他講授《易經(jīng)》、《洪范》、五行。明元帝認為他講得非常好,因此命他占卜吉兇。崔浩依據(jù)天道,結(jié)合經(jīng)驗,所以占卜經(jīng)常靈驗。明元帝對他更加信任,命他參與軍國重事。
三,主張借道
泰常元年(416年),劉裕北伐后秦,水師由淮泗北上。劉裕想要沿黃河西進關(guān)中,所以向北魏借道。
北魏眾臣認為函谷關(guān)地勢險要,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劉裕西進,必然無功。若我軍在后方偷襲劉裕,必能成功。假若劉裕名為伐秦,實則圖魏,那我們就是引狼入室了,所以不能借道。明元帝認為有理,決定采納。
崔浩反駁道:這不是上策,現(xiàn)在后秦內(nèi)亂,劉裕趁機伐秦,意志堅決,不會伐魏。若我們阻擋劉裕西進之路,那他必然北上伐魏,那就是我們替后秦遭受禍患了。不如同意借道,讓劉裕西進伐秦,我們再派兵斷劉裕的后路,然后坐山觀虎斗。如果劉裕獲勝,必然感激我們借道。雖然他得了關(guān)中,但距離江南遙遠,不能長久占有,最后會落入我大魏手中。如果后秦獲勝,我們也有救助之名。作壁上觀,讓劉裕與后秦兩敗俱傷,這才是上策。
眾臣仍然認為劉裕名為伐秦,實則圖魏,應(yīng)拒絕借道,派兵阻擋劉裕。明元帝聽從,派兵阻擋劉裕,結(jié)果慘敗。因此明元帝非常后悔沒有聽崔浩的話。
四,智料劉裕
泰常二年(417年),東晉的齊郡太守王懿投降北魏。王懿勸明元帝:劉裕在洛陽,趁機斷絕他的后路,可以不戰(zhàn)而勝。明元帝認為有道理。
恰好崔浩在給明元帝講授經(jīng)書,明元帝問他:“劉裕伐秦,已到潼關(guān)。愛卿認為后續(xù)會怎么樣?”崔浩回答:“后秦內(nèi)亂,兄弟相殘。劉裕兵強將猛,一定會贏。”
明元帝又問他:“劉裕與慕容垂誰厲害?”崔浩回答:“劉裕。”明元帝問:“為什么?”崔浩說:“慕容垂出身高貴,憑借父兄的威名,只要稍有才能,便能成功。但劉裕出身寒微,無所憑借。振臂一呼就消滅桓玄、慕容超、盧循,掌控東晉。劉裕是曹操,伐秦就是為了提升威名,滅秦后必然篡晉。”后來劉裕果然篡晉建宋。
五,建議立儲
明元帝經(jīng)常患病,擔心身后之事,派人秘密詢問崔浩。崔浩說:陛下春秋正盛,有上天保佑,必能康復(fù),不要為此憂慮。但為了國家安定,應(yīng)該早立太子,挑選賢臣輔佐之。讓太子處理政務(wù),陛下就可以安心養(yǎng)病。百年之后,太子長成,陛下也沒有什么可擔心了。現(xiàn)在皇長子拓跋燾聰明睿智,立為太子,民心必定歸附。
明元帝聽從崔浩之言,立拓跋燾為太子,命崔浩等人輔佐。拓跋燾處理政務(wù),明元帝在幕后聽政,十分高興。認為有了崔浩等人,沒有什么可憂慮的了。
六,力阻伐宋
劉裕病死,明元帝想要趁機奪取洛陽。崔浩勸阻:“魏宋交好,趁機伐宋,師出無名。不若派人吊唁,好言撫慰,顯示我大魏的仁義。現(xiàn)在劉裕剛死,宋人悲痛。趁機伐宋,會激起宋人的斗志。不如等待時機,等到劉宋內(nèi)亂,再趁機伐宋。”
明元帝執(zhí)意伐宋,責備崔浩:“劉裕因姚興病死伐秦滅之,現(xiàn)在他死了我伐宋,有什么不行?”崔浩回答:“姚興死后,二子相爭,劉裕才出兵伐秦。”明元帝大怒,不肯聽從。
明元帝命奚斤伐宋,商議攻城、略地哪個為先。奚斤認為先攻城,崔浩主張先略地,最后議定先攻城。結(jié)果奚斤伐宋,攻城不克,請求撤軍。明元帝大怒,親自南征,命崔浩隨軍出征。
七,征討赫連
太武帝即位,左右嫉妒崔浩,向太武帝進讒。太武帝明白崔浩是受誣陷,但因為進讒的人太多,不得不將崔浩免職。但有重大事項猶豫不決時,便召崔浩入宮商議。
始光三年(427年),太武帝商討消滅赫連夏,群臣不同意。但崔浩認為此時正好伐夏,太武帝于是下定決心伐夏。魏軍伐夏,屢戰(zhàn)屢勝,攻克夏都統(tǒng)萬。
八,北伐柔然
神?二年(429年),太武帝想要北伐柔然,群臣都不同意。太武帝于是召崔浩商議,崔浩力勸北征柔然。
張淵等質(zhì)問崔浩:“柔然之地不能耕種,得了也沒用。萬一劉宋趁機北伐,怎么辦?”崔浩回答:“柔然之地水草豐美,怎么能說沒用。柔然以為朝廷不能北征,必然沒有防備。只要攻打,必能獲勝。劉宋外強中干,不會北伐。”
太武帝于是采納崔浩之言,率軍北伐,柔然果然沒有防備。魏軍出其不意,大敗柔然。劉宋只是虛張聲勢,沒有北進。
九,消滅北涼
神?三年(430年),太武帝聽說赫連夏與劉宋勾結(jié),想要消滅赫連夏。群臣反對,認為西征赫連夏,劉宋必然趁機伐魏。
崔浩對太武帝說:“赫連夏與劉宋勾結(jié),但雙方互不信任,都希望對方先伐魏,自己則保存實力。現(xiàn)在伐夏,一定成功。”太武帝聽從,率軍西征,滅了赫連夏,封崔浩為司徒。
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太武帝想要消滅北涼,征詢崔浩的意見。崔浩說:“沮渠牧犍為人懦弱,諸弟不服,趁機伐涼,必定成功。”
奚斤等人反駁:“北涼之地水源稀少,大軍若討伐,涼人堅壁清野,大軍沒有水源,無法取勝。”崔浩說:“胡說八道,《漢書》說涼州牛羊眾多,沒有豐富的水草,怎么能養(yǎng)那么多的牛羊?”
李順等人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親眼見過,你這么說?”崔浩反駁:“你們收了沮渠牧犍的賄賂,以為我沒有親眼見過,就能騙我嗎?”太武帝于是訓斥奚斤、李順等人,出兵滅了北涼。
十,修史被害
太武帝為了宣揚北魏的恩德,命崔浩修撰國史。書中記錄了很多北魏皇室的丑聞,崔浩秉筆直書,沒有避諱。修成之后,崔浩把內(nèi)容刻在石上,讓天下人都來觀看。許多大臣十分生氣,彈劾崔浩。太武帝大怒,于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將崔浩滅族。
朝夕網(wǎng) m.kgnhyy.cn原創(chuàng)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本文系作者授權(quán)本站發(fā)表,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