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脫更化的主要內容
至正元年(1341年),元順帝起用脫脫當政,改元“至正”,宣布“更化”,歷史上稱為“脫脫更化”。
事件背景
脫脫隨著伯顏的尊貴,他青云直上,當上了御史大夫。伯顏自恃權重,驕橫跋扈,脫脫產生了把他趕下臺的念頭,并向元順帝吐露了自己的想法,二人一拍即合,定下了計謀,伯顏死后不久,脫脫出任中書省右丞相,從此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事件結果
脫脫更化取得了不少成績,使元朝末年的昏暗政治漸漸有了起色。
措施
1、恢復伯顏廢黜的科舉制度。科舉制起于隋朝,元朝建立后,直到仁宗的時候,才實行科舉制度。伯顏掌權后,為防止漢人做官,下令廢止科舉。
2、置宣文閣,恢復太廟四時祭。
3、平反昭雪一批冤獄。
4、開馬禁、為農民減負,放寬政策。脫脫上臺后,下令免除百姓拖欠的各種稅收,放寬了對漢人、南人的政策。此前,民間禁止養馬,脫脫上臺后廢除了這一禁令。
5、主持編寫宋、金、遼三史。中國歷來有修前朝歷史的傳統,元朝建立以后,宋、遼、金三朝的歷史一直沒有正式編寫過。至正三年(1343年),元順帝詔修遼、金、宋三史,脫脫擔任總裁官。脫脫組織了漢族史學家歐陽玄、揭悉斯等人,畏兀兒族人廉惠山海牙,沙剌班,黨項人余闕,蒙古人泰不花等人一起參加修史,開創了各族史家合作修史的先例。后來,這三部史書被列入中國正史《二十四史》,而二十四史中,只有《宋史》、《遼史》、《金史》三部是少數民族宰相主編的,也只有這三史是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歷史學家共同完成的。
脫脫在四年多時間的改革中,使元朝末年的昏暗政治一度轉為清明,取得了不少成績。
至正四年(1344年),脫脫因病辭職。五年后,即至正九年,脫脫再次被起用。此時,災荒頻頻,國庫吃緊。為了緩解危機,脫脫更改鈔法,鑄造至正通寶,并整頓河患。
至正十二年(1352年),率兵擊敗徐州紅巾軍。至正十四年(1354年),他被朝中政敵彈劾,流放云南。至正十五年(1355年)被人毒害。
評價
脫脫是元朝后期蒙古貴族集團中少見的有見識、有能力的宰相。《元史》本傳稱他:“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極人臣而不驕,輕貨財,遠聲色,好賢禮士,皆出于天性。至于事君之際,始終不失臣節,雖古之有道之臣,何以過之。”
用封建史家的標準來衡量,脫脫不失為善于治國的忠臣,但從歷史發展的總體看,他雖然推行了一些有利于社會發展的措施,但終究不能挽救垂死沒落的封建王朝,他的主要政治活動是徒勞的。脫脫是元朝末期有作為的政治家。脫脫一死,元朝再無起色,直至滅亡!
朝夕網 m.kgnhyy.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