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的四大文化及其相關介紹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時代文化。1973年,第一次發現于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經科學的方法進行測定,它的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村落遺址,反映了約7000年前長江下游流域氏族的情況。
半坡文化
半坡文化,中國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屬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位于省西安半坡村,是北方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西安半坡遺址面積大約五萬平方米,分居住區、制陶作坊區和氏族公共墓葬區三部分。房子有氏族公共倉庫和家庭住房,住室內有燒火的灶,居住區外圍還有排水的壕溝。制陶的窯址計六處,以紅地黑花的彩陶為主。墓坑計250處,按血緣序列安葬,隨葬品多是尖底瓶和陶罐。此外還出土了大量石制和骨制的生產工具,這是黃河流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村落遺址。
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并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于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龍山街道辦事處(原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而得名,距今約4600-4000年。分布于黃河中下游的山東、、、陜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現的快輪制陶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國制陶史上的鼎峰時期。
四大文化
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仰韶文化的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即距今約7000年至5000年,持續時長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省到河南省之間。當前在中國已發現上千處仰韶文化的遺址,其中以陜西省為最多,共計2040處,占全國的仰韶文化遺址數量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稱來源于其第一個發掘地--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的仰韶村遺址。
朝夕網 m.kgnhyy.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