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的下場,被廢為平民后激憤而死(三國演義)
李嚴最后的下場咋死的?答案:被諸葛亮貶為平民后激憤而死,哭死的!
李嚴在蜀漢當中的地位
李嚴后改名李平,原本是劉璋的部下,而在劉備率領軍隊進軍進軍蜀川的時候,李嚴奉命率領軍隊抵擋劉備的進攻。但是李嚴選擇了向劉備投降,而劉備也投桃報李,將李嚴任命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這也就使得李嚴初步進入到了蜀漢的高層當中,這也是他在蜀漢為官之路的開始。
而隨后李嚴就參與到了蜀漢的重要事務當中,那就是制定《蜀科》。當時益州在劉璋的治理之下,已經處于一種法治崩壞的境地當中,而劉備占據益州地區之后的第一要務就是制定好相關的法度,于是他命令自己手下的文臣參與到法律的制定當中,這部法律就是《蜀科》,李嚴也參與到其中,并作出卓越的貢獻。而他也因此被劉備看重。可以說參與制定《蜀科》,是李嚴政治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
因為后來在蜀漢地方管理期間,李嚴多有建樹,因此最終躋身于蜀漢核心層,在劉備死的時候,將李嚴與諸葛亮二人作為劉禪的托孤重臣。可以說此時的李嚴在蜀漢集團當中已經是很重要的臣子了。
李嚴與諸葛亮的關系是怎么樣的?
看起來可能是兩個人的關系較為親密,但是事實上并非如此。諸葛亮其實是李嚴最大的政治對手。當時來說,蜀漢內部分做三個派系,分別是以劉璋舊部為代表的益州本土派,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荊州派,以法正為代表,投降而來的東州派。而在這三個派系當中,劉備對于益州派多有打壓,因此這個派系很少參與到政治斗爭當中。
而此時的李嚴是歸屬于東州派的,當時作為法正之后的東州派首領,李嚴其實對于諸葛亮的那個位置,可以說是虎視眈眈。但是其實早期來說,這二人之間的關系還是很不錯的,但是一切的轉折發生于李嚴勸諸葛亮進位稱王,這遭到了諸葛亮的駁斥。二人因此貌合神離,產生了矛盾。
后來諸葛亮北伐,李嚴更是對此不贊同。諸葛亮調派他去漢中地區駐守,但是他卻不聽從。后來他負責押運蜀軍的糧草,因為連綿大雨而延誤了時機。于是他就修書給諸葛亮,請求他退兵,但是隨后又向劉禪上書說諸葛亮的不是,結果諸葛亮將李嚴的書信展示出來,這也就導致李嚴最后被流放。
根據《三國志》原文記載:
正以大事未定,漢室傾危,代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謂平情在于榮利而已,不意平心顛倒乃爾。若事稽留,將致禍敗,是臣不敏,言多增咎。"乃廢平為民,徒梓潼郡。朝夕網 m.kgnhyy.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為什么李嚴諸葛亮死后哭得那么傷心,最后死去呢?
其實在李嚴看來,諸葛亮是唯一有可能重新啟用李嚴的人。因為相對比于其他人與李嚴水火不容的關系,諸葛亮至少是能夠容忍他的人。
李嚴此人為人十分倨傲,確實有著一定的能力,在太守任上作出了許多的貢獻。先是在當地建設了許多的水利工程。而且在他的治理之下,當地百姓安居樂業,在政務和管理地方事務上,有著很強的能力。但是李嚴也有著一些缺點,譬如過于貪戀錢財,在擔任太守期間為自己營造豪華的府邸。
而在人際交往方面,李嚴的能力十分堪憂。對于部下往往是很苛責,這也就導致他的人緣很是差勁。因為他的迫害直接導致了部下王沖選擇去投奔曹魏,除此之外與其他同僚的關系也很差,這也就導致在諸葛亮死了之后,李嚴也已經面對了無法被啟用的結局。由此來看,李嚴的痛苦并非是因為諸葛亮的去世,而對自己政治生涯結束的哭泣。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