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內是什么官,衙內相當于現在什么官(唐代稱擔任警衛的官員)
衙內是什么官?用今天的話來說可以理解為官二代、高干子弟。衙內在唐代稱擔任警衛的官員,五代和宋初這種職務多由大臣子弟擔任,宋以后泛指官僚的子弟,猶如稱“王孫”“公子”一樣,多少帶些貶意的味道。
大家都知道《水滸傳》里的那個高衙內,高衙內之所以稱“衙內”,是因為他做了當朝太尉高俅的干兒子。高衙內與高俅本是堂兄弟。因為高俅新發跡,不曾有親兒,無人幫助,因此過繼在房內為子。高衙內無甚本事,卻好色成性,仗著高俅的狗勢,專愛淫垢人家妻女。京城的人懼怕他權勢,都不敢惹他,人稱“花花太歲”。
特權社會,無人監督
人治社會,權力大于一切,正如清代史學家趙翼所說:“凡勢之所在,利即隨之。”“衙內”們生于權勢之家,即為特權之人,在權勢的庇護下,不僅衣食無憂,還可以橫行霸道、為所欲為,即使犯了法,也沒誰敢去追究,不用負法律責任,老百姓碰上了只能自嘆年庚不順。林沖見高衙內調戲妻子,不敢動手打他。薛蟠打了人,仍舊像沒回事似的東游西逛。
上梁不正,縱容嬌慣
身居高位的老爺們對自己的寶貝兒子自然是寵愛有加,疏于管教。常言道,爹當官、崽享福。當了官怎能不封妻蔭子?有了老爹這頂保護傘,“衙內”們自然有恃無恐了。像高俅,為了滿足其螟蛉子的欲望,不惜將手下禁軍教頭林沖陷害充軍。有些官爸爸其身不正,平日拉幫結派,貪污收賄,假公濟私,為非作歹,做兒子的自小耳濡目染,深受其毒,慢慢就學起父親那一套來,此謂“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些官爸爸為了滿足貪欲,將兒子當親信使,讓兒子在臺前,自己在臺后,形成進可攻、退可寧的局面,聯合起來貪污弄權,父子狼狽為奸,像嚴嵩、嚴世蕃父子就是如此。官爸爸的縱容嬌寵是“衙內”們為非作歹的根本原因。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